等离子体是除了固态、液态、气态之外的第四种物质状态。它由原子、分子、电子、离子和自由基等多种粒子组成,整体保持电中性。我们常见的极光、闪电,还有天上的星星发光,其实都是等离子体现象。简单来说,等离子体就是被电离的气体,里面的电子和离子都带着能量。当它们碰到材料表面时,会把能量传给表面的原子分子,引起各种物理化学变化,从而改变材料的表面特性,比如亲水性、粘接性和表面能等。
等离子体处理材料表面的原理可以用三步来解释:
1. 空气中的自由电子在高压电场中被加速,获得很高能量。这些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到其他分子时,会把部分能量传给它们,让这些分子变得活跃。
2. 这些被激活的分子不稳定,可能会分解成自由基,或者变成离子,有的会保持亚稳态。
3. 这些自由基或离子在材料表面反应时,可以形成紧密的交联层;也可能和其他气体反应,在表面形成特殊涂层;还能直接和表面发生反应,产生改性层。
等离子体处理材料表面主要有四种作用:
第一种是表面清洗。这叫干法清洗,是用射频电源把氧气、氩气等气体激发成离子态,让它们和材料表面的脏东西反应,变成气体跑掉,达到清洁效果。
第二种是表面刻蚀。这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等离子体里的电子、离子直接撞击材料表面(主要是惰性气体);另一种是等离子体里的活性成分和材料发生化学反应(反应性气体)。
第三种是交联反应。材料表面的自由基会相互反应,形成紧密的交联层。这样能增强表面强度,提高耐磨性、粘接性和耐化学性。
第四种是形成新的化学结构。如果用氮气、氧气、乙烯等活性气体放电,会在材料表面引发复杂化学反应,产生全新的表面特性。选对放电气体是改性的关键。
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高分子材料时,通常使用氩气、氧气、氮气或空气等气体,在低压下产生辉光放电。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活性粒子,能清除表面弱层、进行刻蚀、引发交联,还能引入特定官能团。这些作用常常同时发生,互相影响,最终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表面特性,比如让表面变得更亲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