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了解通过等离子表面处理设备改善微流控芯片键合工艺的性能!

微流控芯片技术这几年在生物医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火得不行,但做芯片的人都知道,键合工艺这个环节特别让人头疼。传统方法要么粘不牢,要么容易产生气泡,搞得研究人员天天和失败样品大眼瞪小眼。最近业内开始流行用等离子表面处理设备来改善这个问题,效果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


一文了解通过等离子表面处理设备改善微流控芯片键合工艺的性能!(图1)


等离子处理让键合更靠谱

等离子体这玩意儿听起来高大上,其实就是把气体电离成带电粒子。当这些高能粒子轰击芯片表面时,会发生神奇的物理化学反应。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材料表面变得"毛糙"了,就像给光滑的玻璃贴了层隐形砂纸。深圳诚峰智造的工程师做过对比测试,经过等离子处理的PDMS材料,表面能能从原来的30mN/m飙升到70mN/m以上,这相当于给芯片表面装满了小钩子,键合时自然粘得牢。有个做器官芯片的实验室发现,处理后的芯片键合强度提高了3倍多,放在培养箱里折腾一个月都没开胶。

气泡问题迎刃而解

搞过芯片键合的都遇到过气泡难题,那些顽固的小气泡就像故意捣乱似的。等离子处理有个绝活,它能在材料表面产生大量活性基团,这些基团遇到键合胶水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,瞬间就能抱在一起。北京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,采用等离子预处理后,芯片键合的气泡缺陷率从15%直接降到0.5%以下。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,处理过的芯片即使用普通UV胶水,键合效果都比未处理芯片用高端胶水强,这性价比简直了。

复杂结构也不在话下

现在微流控芯片设计越来越花哨,什么蛇形通道、三维网络层出不穷。传统热压键合遇到这些精细结构就犯难,不是这里没压到位就是那边过度变形。等离子处理这时候就显出优势了,它能均匀覆盖每个犄角旮旯。上海有个团队做的肿瘤检测芯片,上面布满头发丝细的毛细血管网络,他们用常压等离子设备处理后再键合,成品率直接从50%飙到95%。更妙的是整个过程都在室温下完成,再也不用担心热应力导致芯片变形了。

选对设备很关键

市面上等离子处理设备五花八门,从几千块的桌面式到上百万的产线级都有。实验室用的话建议看看射频等离子或者常压等离子这两种,处理效果稳定还不用抽真空。要是量产需求大,可以考虑在线式自动化设备,像有些厂家已经能做到每分钟处理20片以上。这里提醒下,处理参数要跟着材料走,比如PDMS一般用氧气等离子,而玻璃芯片可能更适合氩气处理,具体可以找靠谱供应商要工艺方案。

其实等离子技术早年在半导体行业就用得很溜,现在跨界到微流控领域算是老树开新花。虽然设备投入比传统方法高些,但算上成品率提升和人力成本节省,半年左右就能回本。最近还看到有团队把等离子处理和3D打印结合玩出新花样,看来这技术还能继续挖掘潜力。要是你们实验室正在为芯片键合头疼,真可以试试这个方案,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。

客服联系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36-3268-3462

微信咨询
诚峰智造专业的等离子清洗机生产厂家
返回顶部